- 注冊時間
- 2013-5-21
- 閱讀權限
- 31
- 積分
- 5326
- 精華
- 0
      
- 寶寶生日
- 2011-06-16
|
4.成語典故--中流砥柱
其典故出自出自《晏子春秋·內篇諫下》;傳說上古時代,黃河三門峽河道狹窄處有一座山矗立在黃河的急流中,影響河水的通行,大禹治水時把兩邊的河道鑿寬,這樣這座砥柱山就像一根柱子一樣立在急流之中。三門峽分人門、神門及鬼門,其中鬼門最險,而砥柱卻巍然屹立在急流中。
名勝追溯:三門峽大壩
-
中流砥柱,屹立在三門峽大壩下方激流之中。自古以來就被世人傳頌被譽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中流砥柱石。
-
中流砥柱石作為黃河上的一大奇觀,千百年來,無論是遭遇狂風暴雨的侵襲,還是經受驚濤駭浪的沖刷,砥柱石都巍然屹立在這里,水漲它也漲,永遠淹不沒沖不垮。
-
歷史上無數的文人學士,對它推崇備至,并為它吟詩作畫。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對這里的雄偉壯觀贊嘆不已,尤其仰慕大禹治水,劍劈三門的豐功偉績,欣然令筆寫下了“仰臨砥柱,北望龍門;茫茫禹跡,浩浩長春”的詩句,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陰。
-
5.成語典故--愚公移山
愚公移山的典故就不用介紹了吧,大家都已耳熟能詳了
名勝追溯:王屋山
-
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戶曉。同時,王屋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、國家AAAA級風景區(qū),于2006年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,森林覆蓋率達98%以上,珍稀動物繁多,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。
-
-
6.成語典故--鐵面無私
包拯做了幾任地方官,每到一個地方,都取消了一些苛捐雜稅,清理了一些冤案。后來,他被調到京城做諫官,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議。宋仁宗正想整頓一下開封的秩序,才把包拯調任權知開封府。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,不但生前得到人們的贊揚,在他死后,人們也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,尊稱他“包公”,或者叫他“包青天”、“包龍圖”民間流傳著許多包公鐵面無私、打擊權貴的故事,還編成包公辦案的戲曲和小說。雖然其中大都是虛構的傳說,但是也反映了人們對清官的敬慕心情
名勝追溯:開封府
-
位于包公東湖北岸,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、司法的衙署,被譽為天下首府,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
-
-
|
|